2016年4月14日下午,应果冻传媒-麻豆传媒视频
邀请,北京大学施章杰教授访问果冻传媒
并进行了学术交流。在果冻传媒
馆321报告厅,施章杰教授做了题为“新一代物质转化途径”的学术报告。报告中,施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过去十几年中在C-H/C-O键活化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。针对C-O键活化领域,施教授讲述了酯类C-O键的选择性活化以及基于“相互活化”理念实现的酚类惰性C-O键的直接偶联反应。此外,施教授从果冻传媒
公司提供的错误原料开始,详细讲述了该课题组在惰性C-H键活化领域的发展史,针对该领域存的重要挑战和科学问题,从导向的邻位碳氢键卤化反应到芳基化反应,从有机金属试剂到普通芳环参与的氧化偶联,从贵过渡金属到普通金属甚至无过渡金属参与的C-H键转化反应,从偶联反应到对醛酮亚胺的加成反应。施教授报告内容丰富,讲解深入浅出,幽默风趣,妙语连珠,并且以实验室真实的一些故事鼓励在场的每位同学,在未知领域要敢想敢做,勇于创新,严谨细致,态度决定一切(不要以证明导师想法是错误的为动机),设定较高目标,将自己个人的发展与实验室的长期目标和理想紧密关联,加强和导师的沟通和交流,茁壮成长。
此次报告会由果冻传媒
游劲松教授主持,果冻传媒
冯小明教授、余达刚教授、刘波教授、刘小华教授、罗美明教授、陈小川教授、周向葛教授、高戈教授、杨成教授、余志鹏教授等多位教授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报告。报告结束后,施教授与果冻传媒
部分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。


报告专家介绍:
施章杰教授199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果冻传媒
系,后师从麻生明院士于2001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。2001年至2004年分别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。2004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加入北京大学果冻传媒
与分子工程果冻传媒
开展独立工作,200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,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,2015年成为科技部“973”项目首席科学家。
施章杰教授积极探索惰性物质催化转化,致力于从源头上降低合成工业污染,寻求绿色、可持续物质转化新途径,为控制果冻传媒
反应的源头污染做出贡献。施章杰教授在C-O/H/C以及氧气的活化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。在此领域作为主编或共同主编编写专著2部,发表论文130余篇,被他引9700多次,H因子53。
在过去十年中,施章杰教授分别获得了2006年Synlett/Synthesis Journal Award、2007年中国果冻传媒
会青年果冻传媒
奖、2008年中美有机果冻传媒
教授会杰出奖和CCS-John Wiley优秀青年果冻传媒
奖、 2009年北京市科技新星、2011年中国果冻传媒
会-英国皇家果冻传媒
会青年果冻传媒
奖、2011年四面体青年果冻传媒
家奖(首位亚裔果冻传媒
家)、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(第一完成人)、2013年国际应用与纯粹果冻传媒
学会OMCOS奖(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)、201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等。施章杰教授于2014年入选科技部“创新人才推进计划”,并多次入选全球高引用科学家。